学术活动
2024年5月19日下午,学院邀请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主任袁钧瑛教授来院做学术报告。报告前,袁院士及团队成员与同学们亲切座谈,随后袁院士为大家带来了题为《三进科研无人区,探索细胞死亡的秘密》的学术报告。该报告也是“2024小蓝鲸本科生学术周”的系列活动之一。
袁钧瑛院士是细胞死亡基因的发现者和机制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其相关研究工作不仅推动了科学界的边界,也为疾病治疗开辟了新天地。袁院士在演讲中首先提及了自己的祖辈和父辈曾在南京大学的前身——中央大学及金陵大学求学和工作。这段历史显著拉近了她与在场学生的距离,为她深入浅出地介绍复杂的科学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袁院士的研究重点是解答这一问题:“细胞是如何死亡的?”在她近四十年的研究生涯中,她特别关注了受体相互作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RIPK1)在调节NF-κB促存活信号与细胞死亡信号转导中的作用。RIPK1的激活不仅促进细胞死亡,还能引起炎症,这在人类疾病的广泛发生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动物疾病模型,袁院士的研究团队证实,抑制RIPK1可以有效控制疾病进程,并在自身免疫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人类尸检病理标本中观察到RIPK1的活化。最后,袁院士介绍了其团队研发的小分子化合物如何通过靶向RIP1和RIP3的激酶部分抑制其活性,阻断它们的相互磷酸化,从而特异性地阻断所谓的necroptosis,即程序性坏死的发生。这一新策略为临床上治疗急性及慢性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通过袁钧瑛院士的引导,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之间的桥梁被进一步加强,展现了科研成果在实际医疗中的巨大潜力和应用前景。
袁院士精彩的演讲结束后,众多师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展开了一场活跃的交流。学生们对RIPK1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询问了关于药物开发过程中的具体挑战和可能的临床应用前景。袁院士耐心解答,深入讲解了从基础研究到药物开发的转化路径,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鼓励年轻科学家们勇于创新,积极参与科学探索。本次学术报告为我校的同学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增强了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更重要的是,它激励了年轻一代科学家对于生物医学研究的执着追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