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坛

匡亚明学院2014年暑期学校(7月16日)

 

今天是《交叉学科前沿进展》系列讲座的第九天,专家学者们为我们带来了天文和物理方面的两场讲座。

今天上午的讲座是由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的邱科平教授带来的关于天文学的报告——“分子云与恒星形成”。 讲座一开始,邱教授就指出现在的时代远不是当初那个仰望星空的时代,随着人们观测工具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宇宙的了解也就越来越深入。就像物理化学的实验,天文上的观测就是它的一种独特的实验方式,人们通过这些智慧的结晶将天空中的秘密一个接一个揭开,对分子云与恒星的形成奥秘的探索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从星际介质到气体成分,到中性气体,再变为分子气体,最后形成分子云。然而,人们在观测过程中需要借助于一些分子谱线探针来观测,H2虽然宇宙中丰度最高,但是它没有永久的偶极矩,故而H2并不是一个理想的分子探针,丰度仅次于H2的CO变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接着,邱教授介绍了分子云的基本特性及Larson的三个定律(Larson第一定律:分子云内部超声速运动速度弥散与分子云尺度正相关;Larson第二定律:分子云处于维里平衡;Larson第三定律:分子云柱密度基本为常数),值得一提的是,虽然Larson定律在现在看来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在那个时代,这是一个创举。其次,邱教授还一一给我们讲述分子云的加热和冷却,分子云中的化学过程,尘埃表面化学。教授还给我们点出了人类现在对巨分子云寿命的不同看法和实际恒星形成率远低于引力自由下落理论估算值等现代天文的争论点和研究方向。最后,教授借助于自己的科研团队介绍目前的研究情况以及目前天文望远镜的部分知识。从今天的报告中我们学到了一种看世界的新的角度,一种全新的角度,不能仅仅局限于想要观察的事物,更多地应该和别的事物进行类比或者模拟。这是一种相当重要、相当有用、必不可少的科学素养。

 

 

今天下午是我们匡亚明学院93级校友,布林茅尔学院的助理教授程雪梅的讲座“Nanomagnetic Materials”。在迅速的带给我们nano尺度的感觉之后,程老师循循善诱,像一位和善的学姐,深入浅出地用物理学基本原理给我们展现了在纳米层面上磁性材料各种奇异的新性质。紧接着,在我们还理解、记得这些新性质的时候,程老师介绍了纳米材料的各种应用,再一次展现纳米材料的强大优势。最后是制备方法的介绍:化学气相沉积法、物理sputtering 方法等等。不仅如此,程老师在讲解过程中穿插地告诉我们许多人生哲理,还给我们讲了学物理的真谛,真正的物理大师是能返璞归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高深的知识。

今天的讲座内容十分精彩,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我们也可感受到教授们不断进取锲而不舍的科研精神,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在今后的学习生活道路上不断奋斗进取。

 

 

(13级   徐一帆、严坤、孙佳陈、陈俊钦、许晨阳、薛城)

点击次数:124 更新时间:2014-07-18【打印此页】【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