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12月27日下午,《名师导学》课程系列讲座在国生报告厅如期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放射诊断科张龙江主任。张主任是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联勤保障部队科技顶尖人才、教育部首届青年科学奖获得者。讲座主题为《医学影像的魅力从何而来》。
张主任先介绍了自己所在东部战区总医院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近况,并向同学们普及了有关放射与影像科的基础知识和发展历史。主任结合同学们的生活实际与当下热点,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阐述了大众眼中以及医生眼中的放射科,科普了医学影像学领域的相关内容,诸如计算机断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等等。
随后,张主任向同学们介绍了放射科的起源——伦琴发现的X射线,由此拉开了人类对神奇的X射线的研究序幕。在他的介绍之中,同学们了解到X射线发现之初X光片的种种用途:如艺术照,试鞋机与脱毛等等。由X射线激发的诺贝尔奖足足有二十多项,除了在医学领域外,在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等领域也均有极大的贡献。
接下来,张主任向同学们生动地介绍了CT技术在临床诊断、疾病治疗和科研探索中(包括神经科学)的重要作用。在讲解CTA(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时,张主任详细介绍了该技术如何以三维的方式显示血管系统,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血管相关的疾病。他强调了CTA在心血管病学、神经外科和介入性放射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此外,张主任还深入探讨了血氧水平依赖性磁共振成像(BOLD)技术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突破性进展。他指出,BOLD技术通过监测脑部血流和代谢变化,提供了深入了解大脑活动模式和机制的研究手段。此外,张主任举了一些实例,例如观察手脑控制不同部位的情况,更加生动形象地说明了BOLD技术的应用,揭示了其在理解神经系统功能方面的重要性。
张主任基于自己的研究方向,向同学们科普了颅内动脉瘤。张主任阐述了早期的CTA技术对动脉瘤的处理与遗漏缺陷,比如会导致漏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医学界引入了CTA新技术,比如自动化去颅骨CTA新技术等,来减少上述漏诊情况的产生。由此,张主任向同学们提出了新的设想,机器学习的发展能否给放射科带来新的机遇?随后,张主任讲述了一些病例来解释机器学习在颅内动脉瘤方面的应用,并介绍了机器学习应用的几点优势,例如可以分辨动脉瘤假阳性表现,引起了同学们的广泛兴趣。同学们看到,技术在医疗领域切切实实地做出改变,放射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包括其与人工智能的结合,让普通大众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条件,也为医生们减轻了工作量,提高诊断效率。最后,张主任给出了医学影像的魅力从何而来的答案——创新,热爱,支持。并鼓励各位同学积极参与到相关领域中去发掘自己的潜力,梦想与人生价值。
讲座结束之后,同学们踊跃地提问,张主任也耐心地一一作答。本次讲座拓展了同学们对于医学学科前沿研究的认识,尤其是放射影像诊断领域,并启发同学们积极丰富自身知识体系,投身交叉学科研究,以多重视角不断探索自身学科前沿领域,为完善人类健康体系与科普知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王卫东/审核:董昊)